1月11日,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工業園,目前全球最大智能塔機工廠的智能立庫。 通訊員 攝
2月21日,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進行工業機器人程序測試。該公司是省級國有智能制造平臺,以工業機器人技術為核心,致力于全產業鏈智能制造產品及服務。湖南日報記者 田超 攝
制圖/張楊
湖南日報記者 胡信松 通訊員 岳倩如 高選祥
“實力不斷增強、收入快速增長、效益大幅增加,營運效率提升、社會貢獻提升、指標排名提升?!苯衲昵叭径任沂蟪尸F“三增三提升”的良好態勢,省屬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544.69億元,同比增長10.6%,實現利潤142.58億元,同比增長47%,超出年度計劃目標37個百分點。利潤增幅在全國排名第四,中部第一。
更為可喜的是,四季度省屬國企經營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靾髷祿@示,1至11月省屬監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60.59億元,同比增長67.6%。
湖南國企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何在?這一態勢能否延續?
1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培育新產業,形成新動能
12月18日,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簡稱“中南智能”)生產車間一片繁忙。
“臨近年底,公司訂單飽和,各條生產線都是滿負荷運轉?!敝心现悄茇撠熑烁吲d地說,今年公司先后拿下了東風汽車、比亞迪汽車、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濰柴動力、海螺水泥等多個重點領域的頭部客戶,合同總額超過5億元,預計全年利稅近3000萬元,同比增長100%。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中南智能,是經省國資委批準設立的省級國有智能制造平臺。公司立足湖南,面向全球,依托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以工業機器人技術為核心,致力于全產業鏈智能制造產品及服務,為不同的應用領域提供最優的智能解決方案。公司目前擁有專利近300項,產品技術覆蓋110個工業應用場景。
公司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是湖南省第一個承擔此專項的機器人企業。今年7月,公司與長沙市政府、德國西門子攜手共建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運營。
發力新興產業,中南智能只是我省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省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全省產業規劃,國有資本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笔Y委主任叢培模介紹,“進”,就是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以及強強關聯產業;“退”,就是堅決退出“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產業和企業。
一進一退,國有資本的戰略牽引作用日益顯現,我省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向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集中,充分顯示出經濟發展“頂梁柱”作用;培育新產業,形成新動能,國有資本的結構不斷優化,效益持續提升。
今年,興湘集團、湘投控股、湖南軌道交通集團等8戶監管企業,其所屬的20家子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了投資布局,主要涉及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及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5大產業,已完成投資項目36個,共計投資195億元。
我省國有資本通過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端領軍人才和國內外先進企業的深度合作,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在省政府發布的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中,省屬監管企業在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型輕合金、化工新材料、碳基材料、新能源裝備、人工智能及傳感器等10個產業鏈均有涉及,以中聯重科、湘投控股、興湘集團、湖南海利為代表的省屬監管企業,在各自所屬產業鏈內均為省內龍頭企業。
2019年,省國資委將23戶省屬國企10%的股權劃轉至興湘集團,劃入股權資產規模達268億元。截至10月底,興湘集團總資產已突破450億元,信用等級為AA+,融資能力達到100億元以上。
“資本的特點是可流動,在流動中實現高效配置、創造更大價值。作為省屬唯一國有資本運營平臺,興湘集團已分別聯合中信證券、方正證券和招商證券等機構發起設立了多支新興產業基金,基金規模達130億元。通過資本的力量,引領和帶動社會資本支持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迸d湘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介紹,集團通過增資控股中南大學粉末冶金中心,成為上市公司博云新材第一大股東;控股春光九匯,加大研發投入,調整營銷體制、機制,目前企業產銷兩旺,集團正在加快推進春光九匯資產證券化,將其培育成我省中醫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行業龍頭企業。
推進資源整合、減少同質化競爭,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必選項”。近年來,我省先后完成了湖南交水建集團、現代農業集團、湘科集團等企業的整合整組。
由湖南路橋、省交通設計院等10家企業聯合組建的湖南交水建集團,按照“主業歸核、資源歸集、產業歸位”,深化內部資源整合,形成了路橋建設、水利建設、市政建設、港航建設四大“工程公司”和交通設計、交通科研、水務設計“三大院”的業務布局。今年集團累計承接業務已突破400億元,同比增長29%,營收利潤同比增長10%以上。
“從過去的單打獨斗,到現在集團協同作戰、優勢互補,產生了‘十指成拳’的集成效應,形成省內獨有、全國領先的全產業鏈優勢地位?!焙辖凰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方聯民說,通過重組整合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影響力、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2 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今年1至11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9億元,同比增長34.55%,實現利潤7872萬元,同比增長25.7%。公司能夠實現盈利,這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2015年,王選祥從省國資委監事會二辦事處處長受命擔任湖南國資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這家為了服務我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而成立的公司,作為湖南國企改革試驗田,陸續接收了來自全省各個廳局移交的40多戶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普遍底子薄、基礎差,人員包袱重,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回過頭來看,實際上我們就做了三件事:重組整合、僵尸企業出清、深化內部改革。其中最根本的是抓住了改革這個‘牛鼻子’?!蓖踹x祥感慨地說,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等靠要只能坐吃山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當然,許多改革說起來輕松,但敢不敢做、愿不愿做才是關鍵。
今年以來,湖南國資公司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力推動人事、勞動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打破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公司面貌煥然一新。
“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何來,答案依然要從深化改革中尋找?!笔Y委主任叢培模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謀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力不斷發揮,全省國有企業通過持續深化改革,不斷破除束縛體制機制障礙,正在釋放出獨立市場主體的內生活力、發展動力和市場競爭力。
今年以來,省屬監管企業聚焦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加強企業資產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重管控。前10個月,省屬監管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8.6%,同比下降4.1個百分點;各企業積極加強成本管理和精細化管理,大力推進壓層級、減法人工作,將管理層級壓縮至3級以內,累計減少法人單位260戶,企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上半年,省屬監管企業人均營業收入同比上升的有19戶,人均利潤同比上升的有22戶。
華菱集團在面對原材料漲價與產品跌價的雙重壓力下,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鋼鐵主業,狠抓內部挖潛增效與技術創新,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00.2億元,利潤67.43億元,利潤排名提升至行業第四。
3 轉型升級,開放合作,提升國企發展質量
12月19日,湖南建工集團旗下的湖南建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其在新疆投資的新能源項目順利并網,實現盈利5000多萬元。
面對建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產能過剩的現狀,作為傳統建筑企業,如何探尋新的發展動力,企業轉型升級首當其沖。
既要發展又要轉型,這道必答題怎么解?
以投資為先導,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展產融結合,推行“產業經營+資本運作”雙輪驅動,積極向“現代投資建設集團”轉型升級——這是湖南建工集團決策者的共識。
湖南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新平介紹,集團堅持從傳統市場要“存量”,組建物業、交建、海外、地產等專業公司,將過去分散、低效的專業資源融合成為集中發力的拳頭品牌;堅持從新興市場要“增量”,開辟了綜合管廊、智慧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等新興市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堅持從投資市場要“質量”,主動對接市場主體,大力拓展PPP、EPC等新的投資建設模式,改變了過去僅依靠施工創效的單一模式,逐步實現了投資、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多元創效的轉型升級,企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今年1至11月,集團承接業務量1358.9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49.88億元,同比增長11.16%;利潤總額12.52億元,同比增長14.54%。
今年以來,我省國企在新興產業不斷發力的同時,傳統行業借勢發力,紛紛在轉型升級上尋突破,在合作開放上求發展。
由省水運投牽頭,聯合華菱集團、湖南交水建集團和岳陽市屬國企聯合組建湖南省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推進我省港口碼頭集約化、專業化、智能化、生態化和產業化發展。
省輕鹽集團牽頭并作為控股股東,引入老百姓大藥房等戰略投資者,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組建省醫藥集團,打造醫藥全產業鏈,培育發展湖南醫藥行業龍頭企業。
湖南國有企業通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完善產業鏈、創新鏈全球化布局,目前湖南建工集團、華菱集團、中聯重科等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項目達90多個??傄幠?00億元的湖南省“一帶一路”基金,為湘企“走出去”提供融資新平臺;海外項目逐漸成為省屬國企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湖南建工集團今年海外項目貢獻利潤超億元。
經濟下行壓力日益加大,國有企業要實現營收利潤持續增長,就得在主業上攻堅克難,鍛造“人無我有”的核心競爭力;在開放合作中“抱團取暖”,不斷打造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叢培模說:“今年我省國企利潤同比大幅增長,這既是不斷深化國企改革的結果,也與前兩年的低基數有一定關系。國企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遠不到松懈的時候。效益好轉,國企改革不會停,也不能停?!?/p>